company dynamics
这次武汉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如果仅以经济指标衡量,损失数以万亿是最起码的,如果考虑到全世界由此关闭与中国交流的大门,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经济形势由此发生转折也并非危言耸听。但更大的损失还在于失去数以千计的生命代价,以及由此给湖北乃至全国无数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和长期的身心痛苦。对当时刻意瞒报疫情的各级官员来说,如果早知道有如此重大的损失,肯定也不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定。但天下没有后悔的药,如何充分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再犯,应该是我们唯一可以从灾难中获得的收益。
那么,什么样的教训是我们应该吸取的呢?尽管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反思,但我以为,从此次疫情中如果能明白预防比救援更重要的道理,并由此建立一个应对未来重大疫情的预防系统,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关于预防比救援重要的道理,古人早已明白。成语“曲突徙薪”讲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据《汉书·霍光传》记载:“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可是许多人到今天却仍然不能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
预防的重要性往往不为人所重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很多预防措施可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也不起作用。这就像购买保险一样,很多的保险是不会发生的。小时候读《三国演义》,邓艾在穿越阴平小道进入蜀国时,一路上看到了诸葛亮时代布下的防御体系,深感后怕。可惜这些防御体系已经荒废多年。不然,邓艾以疲惫之师,贸然进攻,只能为其所擒。预防本来就是为万一的灭顶之灾所设定的,这是治国之本,也是固国之本。古往今来,很多地方官员,热衷的只是自己的政绩,热衷于自己的仕途,对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即使出了事故,也不深刻反思,反而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这也就是为什么灾难总能够反复上演的原因。
其实,预防与救治孰轻孰重的道理很简单,只要计算一下万一出现灾难的代价就可以了。这与购买保险是一个道理。保险费用可能看起来也不低,但要与被保险标的物比较的话,就一点也不高。我们看到很多国外企业做事总会留有余地,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储存和保险,要分散投资,其道理也是如此。一个企业不可能保证总是一帆风顺,当年成好的时候,就为不好的时候做准备,所谓居安思危,只有这样,当到了年成差的时候,就可以度过难关。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很多是分光吃光的,没有研发投入,更没有保险意识,顺风顺水时,盲目扩张,一旦风吹草动,就立即熄火,这也就是我们看到每年倒闭那么多的原因。
在生活中,关于预防重要性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大家都知道预防疾病比治病更重要,且代价更小,痛苦也小。“迈开腿,管住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少疾病的有效方法,且简单易行,但大多数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病人总是很多。对于疾病来说,早治比晚治要好,早治疗不仅代价低,并且治好的可能性也大。但很多人却总是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到了病入膏肓才后悔莫及。
然而,对于大的自然灾害,预防却是如此重要,因为很多灾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承受的。比如大地震。我们知道,我国每次大一点的地震,损失都很大,最典型的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仅死伤的人员就在几十万的量级,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而日本,也是大地震频发的国家,但总体来说,死伤就小很多。即使是像311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9.0级,虽然损失也很严重,包括核电站泄漏等严重事故,但总体损失,尤其是人员损失还是要远低于汶川大地震。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注重防震,在平时对建筑规范,尤其是在建筑的防震措施方面舍得重金投入,包括研发和制定响应的建筑规范。而我国的防震措施,尤其是农村地区民用建筑的防震措施几乎没有,甚至也没有规范约束,以至于房子一震就倒,损失惨重。我们见过汶川地震,房子都是粉碎性的倒塌,如果里面有人的话,如何逃跑?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抗震救灾”,其实抗震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地震威力这么大,如何能对抗?人类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前,显得何其渺小。
对于洪水也是如此。每次遇到洪水灾害,也是全民皆兵,严防死守,搞得轰轰烈烈。但预防措施呢?却往往流于形式,至少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应该看到,国家关于防洪总体上比过去要好,很多河堤都修建防洪堤。但洪水问题仍然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尤其是一些危险地带的建筑,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几乎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关于山体滑坡和山洪爆发的报道,滑坡和山洪不可避免,但如何在建房子时避开灾害易生区域,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现在农村建房,既无总体规划,乱批乱建非常严重,又无设计规范约束,没有科学选址,没有抗震措施,非常危险。记得几年前,北京郊区有一处风景区发生山洪,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是风景区沿河两岸违规建有大量的餐馆。山洪暴发时,泥沙俱下,人民根本无法逃脱。
对于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本次新冠病毒疫情,预防尤其显得重要。比起病毒爆发所带来的损失,其实预防的代价要低很多,人民承受的痛苦要小很多。但如何预防,却是要根据具体项目认真去想办法的。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应建立重大疫情的预报和防范机制,这本来在非典疫情后已经通过立法予以解决,并且也有相关的重大课题,建立了貌似完善的预警体系,但这次的事件却说明这一体系存在严重漏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想,更为积极的防范,则在于通过立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杜绝不文明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等。而对于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国家已经有重大投入,就要严格约束其行为,监督其经费使用情况,不要让人唯金钱是瞻。因为重大疫情的防范,是国家工程,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上,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要使研究成果成为摆设。这次暴露的问题和导致的重大损失,值得深刻检讨。
的确,这些年来在世界面前,我们是有钱人。但我们并没有因为有钱而变得更加安全,也并没有因为有钱而更加幸福,更没有用这些钱建设起可以抵御地震、洪水、病毒的防护系统(也可能有,但至少是没有起到作用)。在灾难面前,我们无异于仍在裸奔。我们买遍世界,却买不到平安,甚至买不到一个万家团圆的春节。一次新冠病毒疫情,将我们的科研水平、管理水平、认知水平、应对能力、防御能力全部暴露在世人面前。
回想起我国经历过的多次重大灾难,如98年的洪灾,08年的地震,03年的非典,最终都是以“举全国之力,不惜代价”而取得胜利,教训不可谓不惨重。每一次灾难对国家经济和信心造成的损害,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伤害,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国家的元气。未来我们肯定还将遭遇大地震、大洪水、大饥荒和各种尚不知名的病毒、疾病所带来的灾难,但我们每次都能如此幸运的躲过灾难的打击,逃出生天吗?“举全国之力,不惜代价”虽然令人肃然起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虽然令人深感祖国之伟大,无数的医务工作者的英勇行为更是可歌可泣,但这都是疫情爆发后的无奈之举。从结果看都是事倍功半之举,不值得提倡。未来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远离灾难,或者灾难被控制和消灭在萌芽之中。
人,都是“记吃不记打”的。很多相似的灾难在历史上其实是经常重复的发生,如果我们总是不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则完全可能陷于历史的漩涡和宿命中永远不能自拔,甚至在某一天迎来灭顶之灾。正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国人当共勉之。
下一篇:这是一次很有仪式感的复工